董其昌的书画收藏与鉴定
- 所属:艺术先知 > 投资收藏 | 阅读:2715次
明代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艺术品市场十分兴盛。社会各个阶层对书画鉴藏的热情十分高涨,涌现出大批的书画鉴藏家。如嘉靖时的严嵩、严世藩父子、华夏、项元汴家族、文征明家族、王世贞与王世懋兄弟、韩世能和韩逢禧父子、李日华、张丑、曹溶、莫是龙、陈继儒、刘子大、詹景凤等。而董其昌作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又身居高位,自然也是收藏家中的重要人物。
董其昌收藏甚丰,曾搜集鉴赏过历代书法名迹,并汇刻成《戏鸿堂法帖》。那么,董氏是如何收藏和鉴定书画的?他的收藏与艺术之间有何千丝万缕的联系呢?笔者试图结合文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还原出一位作为鉴藏大家的真实董其昌。
法书名画的收藏
董其昌生活在富饶水乡的江南,且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因此能自由出入内廷,广结豪权富贵,与各地书画收藏家及书画商人都有密切的往来,使他不仅有机会饱览江南私人藏家所收藏的项元汴、项希宪、韩世能等历代书画册名迹,更有机会看到皇家内府的藏品,这为他的私人书画收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董氏收藏的古代传世法书及名画相当丰富,其收藏在当时亦是颇负盛名。沈德符说他是“箧笥所藏,为时所艳”。如董氏收藏的历代名迹当中就有元黄公望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并为之题跋。此外,还珍藏有董源的《潇湘图》、《溪山行旅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四幅山水,并以“四源堂”名斋。他曾说道:“余藏北苑画,有《潇湘图》、《商人图》、《秋山行旅图》,又二图不著其名:一从白下徐国公家购得,一则金吾郑君与余博古。悬北苑于堂中,兼以倪黄诸迹,无复于北苑着眼者。”从中既可反映出董氏书画的来源途径,又足见其收藏的精富。
不仅如此,董氏亦在《画旨》中多次记录了其收藏的古书画名迹:“余得《大姚村图》,乃高尚书(高克恭)真迹,烟云淡荡,格韵俱超,固非子久、山樵所能梦萝见也。”除此以外,他还收藏有五代的四大家之一的关仝作品:“余家有关仝《秋林暮霭图》,绢素已剥落,独存其风骨,尚足掩映宋代名手数辈。元季唯倪迂得其意,虽荒玄墨戏,非工细者所能庶几也”;并称“宋元明画,余所藏各家甚备”。
事实上,据文献记载,经董氏鉴定收藏的历代名人书画达五六百件之多。董氏利用声望资财,逐渐将一大批珍贵的经典字画收入自家囊中,并筑“戏鸿堂”藏之。《画禅室随笔》有详细的记述:“董北苑(源)《潇湘图》、江贯道《江居图》、黄大痴《富春山图》、董北苑《征商图》、《云山图》》、秋山行旅图》、郭忠恕《辋川招隐图》、范宽《雪山图》、《辋川山居图》、赵子昂《洞庭东山图轴》《高山流水图》、李营丘(成)《着色山图》、米元章(芾)《云山图》、巨然《山水图》、李将军《蜀江图》、大李将军《秋江待渡图》、宋元人册页十八幅,右俱吾斋神交师友。每有所如,携以自随,则米家书画船,不足羡矣。”由此可见董氏收藏的规模,然这些竟然还只是其所得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