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绘画
现居:山东省济南市
性别:女
生于:1956年
擅长:
画家闫平,女,1956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79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83年毕业留校。1989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创作研修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第二工作室主持。
画家闫平作品参加“全国第一届油画展”、“93中国油画年展”获得银奖、“中国油画双年展”获提名奖,在美国参加过“中国现代艺术展”等。作品《矿大嫂》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获优秀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画家闫平,中国最有影响的女画家之一。百幅以上作品,广泛被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比利时、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美术馆、海外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代表著作
《中国当代油画精品集——闫平》
《名家名品—闫平》等
人物评价
闫平的自由挥写与她对彩色的重视,那种具有鲜明性格的笔触所画出来的明朗的室内光线与明朗的色彩,使习惯于沉重的形式和压抑的情感的中国观众,感受到艺术与人性中欢快明朗的一面。闫平的绘画,给焦虑沉重的中国人环境,吹来了温暖、明朗的人性之风。
闫平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美术界逐渐取得地位而倍受瞩目的女画家之一。她身处学院体制之中,选取固定主题,在画布之上探索油画的用光与用色问题。
“母与子”是闫平创作的固定主题。选取这个主题,表现起来更能使画家本人置身于一个温馨细腻的内心世界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女画家内心的思维层次就更容易被挖掘出来。正如另一位知名画家杨飞云所说:“选取比较亲切熟悉的对象作画时,我感觉我的情绪就如涓涓细流般随笔端融注到画布上了。”可以看出,画家选取主题是对创作过程起了一个开端的作用,这直接关系到一次创作的整体质量问题,因为合适的主题能将画家带入到绝佳的创作状态中去。因此,闫平获得成功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发端于贴近内心的题材的选取。通过对“母与子”主题的反复表现,闫平将画面的各个因素都能够得心应手地合理调置,并且,这个题材也成为她在美术界独树一帜的女画家标志。
油画以表现自然界中的光与色为宗旨要追溯到十九世纪印象派了。流动的空气带着纯净而不失丰富的色彩组成了和谐单纯的画面,取代了文艺复兴以来以结实造型和讲究构图为准则的古典绘画,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油画技巧发展的结果。闫平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纳比派的用色造型特点,突破了山东艺术学院传统的苏联现实主义油画的造型体制技法,恰恰与北京中央美院当时比较“流行”的创作方式有相似之处。闫平这一看似超前的创作风格变化,实为她对传统油画造型手法的纯熟掌握之后的进一步飞跃,体现出她对油画的更深理解。闫平的色彩,已脱开写实体制的束缚,而更多地采用“观念色”,只有写实功力深厚的画家,才能达到那种根据自然色而又更多地出现调控画面色彩关系的境界。闫平熟练地用新鲜活泼的颜色,重复看不变的母子主题,用变幻的光与色述说自己温情连绵的母子生活。
学院中出现的以闫平为代表的这一代画家,不同于老一代画家的主题绘画,他们更多地是形式上、风格上的探索。主题上就近取景,选择的都是熟而近的生活场景或挚爱亲友。这么多雷同的主题,实质上已成为单纯的风格载体,成了画家进行色彩与造型的研究载体,同时也是画家的标志性风格。学院中的新风格成为学院中的主流创作力量,对于大约30岁--45岁这个年龄段的优秀画家来说,拥有坚实的造型基础,身处学术气氛浓厚的学院,正值创作盛年,悉心地研究前辈大师的作品,同时,他们都遵循艺术是用来叙说心语这一准则,他们将中国油画带到新的世界里。闫平是新风格的代表,也是新世界的开拓者之一,人们在期待她新的风格,新的突破。
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