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训,1954年出生,汉族,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砖舍村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于书法艺术与中医针灸领域双轨并行,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在两个领域均取得显著成绩。
刘殿训早年的学习经历丰富多元。1974年高中毕业后,1975年他在肥城市汶阳镇参加新闻报道培训,次年又于肥城市委党校研读哲学,为知识储备打下坚实基础。1977年高考,虽因几分之差遗憾落榜,但这段经历并未阻挡他探索人生新方向。1978年,刘殿训正式开启书法生涯。得益于家乡砖舍村与书法名家欧阳中石家乡西徐村仅三里之隔的地缘优势,他自幼深受书法艺术氛围熏陶。在欧阳中石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刘殿训潜心钻研书法,通过临摹经典碑帖、锤炼笔墨技法,书法造诣不断提升。多年来,他在众多书法赛事中屡获殊荣,如在北京润墨斋书画院比赛、晋唐系列墨池杯中国书画大赛、北京栎麓书画大赛等活动中,分别斩获一等奖、第一名等佳绩;还在墨云翰赛中凭借《正气歌并序》荣获钻石奖,并于墨缘堂书画大赛摘得特等奖。凭借突出的艺术成就,他成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并获得中国一级书法家、中国国礼书画家等称号,跻身中国百强书画家之列。
在书法艺术之外,刘殿训的中医针灸之路同样充满故事。十二岁时,母亲因病离世的经历,让他立下“治病不求人”的志向。此后,他开始自学针灸知识,甚至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通过阅读《青年杂志》,他得知上海清华科技函授学院招生,遂参加为期三年的学习,跟随骨科专家尚天裕、袁方学习,顺利取得结业证。此后,他又在肥城市医院进修三年,并多次前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接受专业培训。在长期实践中,刘殿训深入钻研李东垣等中医名家理论,将“上病取手阳明,中部足太阴”等经络学说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诊疗理念。在肥城市中医院跟从骨科专家郝晓学习针刀术后,他将华佗夹脊三十四穴等技法灵活运用,在治疗肋胁岔气、肩背疼痛、头疼头晕等病症时,常能“一针定乾坤”,展现出高超的中医针灸技艺。
从书法艺术的笔墨耕耘,到中医针灸的悬壶济世,刘殿训以多元身份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未来,他或将继续在书法创作与中医实践的道路上深耕不辍,以精湛技艺弘扬国学精粹,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与治病救人的双重使命。
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