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1946年,他和张梅溪结婚。 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黄永玉作品系列:《永玉六记》(《罐斋杂记》《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札记》《芥末居杂记》《往日,故乡的情话》《汗珠里的沙漠》《斗室的散步》)《黄永玉大画水浒》《老婆呀,不要哭》(诗歌)《一路唱回故乡》(诗歌)、《吴世茫论坛》《太阳下的风景》《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火里凤凰》《比我老的老头》《从万荷堂到玉氏山房》《永不回来的风景》《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等。名画家黄永玉日前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其巨幅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及上世纪50年代为国家博物馆创作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小稿,捐赠仪式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春江花月夜》为黄永玉先生89岁所作,画心高5米,宽3.85米。作品表现了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境,采用全景式构图,描绘了春江花月夜宴乐盛景,让人联想到黄永玉故乡凤凰沱江之夜。作品色彩浓烈,人物众多,造型生动,综合了画家水墨和重彩的功力,为画家晚年最重要代表作之一。
《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由黄永玉完成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安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厅内,直至中国国家博物馆2007年新馆重建,经历了20世纪后半叶的社会变迁,成为新中国壁画硕果仅存的精品。原创作小稿见证了黄永玉严谨的艺术创作态度及扎实艺术功力,为后人研究新中国壁画创作提供了珍贵资料,故此壁画小稿的捐赠具有特别意义。
在17日的捐赠现场,黄永玉一直说这是“小事一桩”。“人老了,画留在家里会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捐给国家是最好的选择。”2013年8月,“黄永玉九十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全面回顾了黄永玉的艺术历程,展现了画家从版画到水墨的创作流变,及其在书法、雕塑、工艺、设计等多方面的才华,充分显示了老画家的艺术激情与创新能力。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