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河北村民挖出300多米石头巨龙,形似龙身带龙爪,咋回事
- 所属:墨客历史 > 历史故事 | 阅读:72次
龙作为中国古代传说里的动物,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它与麒麟、凤凰、玄武等诸多神兽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神兽,且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
即使是如今的我们,也因传统文化的影响,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但由于没人见过龙,因此,龙在很多人心里只是一个传说。而1988年的春天,姜窑村却突然传出有村民挖出神龙的消息。
听到这件事后,各个地区的文物部门与地质专家纷至沓来,企图掀开“龙”的神秘面纱。
而诸多专家到达姜窑村后,对这条号称“天下第一龙”的石龙做了初步侦查,发现这条龙足足有369米。
在对石龙的石材与周边的土壤进行专业的化验后,更是得出了石龙形成于三万年以前的结论。不仅如此,随着勘探人员的挖掘,越来越多的石龙浮出水面:一条、两条……细数下来竟然足足有十条。
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出,越来越多的专家带上仪器,来到了位于河北邯郸的姜窑村,想一睹十条神龙的风采。
而关于这批石龙的来历,专家们也都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那么,姜窑村的石龙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诸位专家们对于石龙的来历又有哪儿些看法?我们不妨来看看。
挖出宝藏,竟是神龙
1988年二月初二清晨,河北邯郸姜窑村的村民姜延芳发现天色并不好。联想到往年的风雪,姜延芳决定去村口背些沙子回来加固一下自己的房屋。说干就干,姜延芳很快便带着工具来到了村民们经常挖沙子的卧龙岗,开始吭哧吭哧地埋头苦干。
谁知挖了没多久,姜延芳就在心里直呼倒霉。本身为了更快地挖到足够的沙子,姜延芳就找了一块看起来没有多少人挖过的地方,结果才挖了不久就挖到了一颗巨石。
本来姜延芳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换了不远处的一个地方继续挖,结果没过多久又挖到了石头,接二连三的石头让姜延芳直呼倒霉,累的直喘气的她随手扔下手里的工具,一屁股坐到了沙堆上,而她的手很随意地放在她刚刚挖出的石块之上。
随着姿势的变化,姜延芳突然发现:这些石块材质相似,好像是连在一起的。姜延芳被自己的猜测惊住了,要知道她挖沙的范围很大,而这些石块如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姜延芳沿着石块的边缘接着挖,很快她便确定了这些石块就是一个整体。
姜延芳不知道地下的这些石块究竟是什么,但她知道,依靠自己的力量可能几个月也挖不出这个大家伙,于是她火速回到了村里,找到了前任村支书李万民。
在姜延芳的叙述中,这些石块大的没有尽头,并且极有可能是宝藏。李万民听到姜延芳的话,虽然不相信这些石块是宝藏,但毕竟村子里出了这样的事,在思索之后还是带着几个村民到了卧龙岗。
几个村民挖了不久后便啧啧称奇,因为被挖出来的石块已经能看出龙的雏形,它呈椭圆条状。
而之所以说它像龙而非像蛇,则是因为这些石块的底部有明显的“龙爪”,这也是村民笃定自己挖出的东西是龙的重要原因。
由于几人挖龙的动静不小,很多村民听说后都围在了卧龙岗周边,每每挖出一截石头,他们都会发出惊呼,场面一时之间极为热闹。我们前面提及,姜延芳挖到石龙的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二月初二,也就是老人们常说的“龙抬头”。
这个奇妙的日子加上石龙的出土,让村民们都喜笑颜开,他们认为这是祥瑞之兆,来年必定风调雨顺。于是,他们逢人便说自己村子里挖到了龙。而这个消息,也随着春风吹到了很多专家的耳朵里。
听到消息的专家们,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姜窑村,见到了村民口中的巨龙。那时,随着村民们的挖掘,这条龙已经被挖出了将近40米的长度,专家们对此表示惊奇。
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很少有人相信“龙”的存在了。现在的人更多的是把龙当作一种信仰,一种华夏民族的吉祥物。所以专家在过来前,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
可是,经过专家们的初步鉴定发现:这些石块虽然内部中空,但表面依旧很平滑,并且石块成一段一段的椭圆条状,从外表上来说确实像极了村内百姓所说的龙。但他们认为,这只能说明这些石块像龙,而不是真正的龙。
但随着整条龙被挖出,这长达369米的石龙彻底让专家们说不出话了。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挖掘出这条龙,村民们在周边也进行了挖掘,谁知竟然有了意外的收获:这巨龙似乎不止一条。经过挖掘后,卧龙岗里竟然挖出了整整十条石龙。
不过,与第一条石龙不同,剩下的九条龙个头较小,他们有四条在大龙的左侧,另外五条在大龙的右侧。
这极为特殊的摆放规律,也让专家们众说纷纭。根据极为缜密的机器检测,专家们只能确定这些石龙大概形成于几万年前,更为具体的时间没有人能够确定。
因此,这些石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成为了当时诸多专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神龙成因,众说纷纭
在神话故事中,龙一般都是住在深海的龙宫里,所以很多专家猜测这些石块是一种海底古生物化石。
曾经的姜窑村应该是在深海之中,随着地壳的运动这里才变成了陆地。而石龙因为海陆剧变被留在了大陆,随后被泥沙掩埋,经过万年的更迭,最终成为了我们如今看到的石龙。
这个猜测也得到了很多证据的佐证。那时姜窑村的村民们在发现龙之后格外亢奋,他们在村子周围四处挖掘,竟然让他们挖掘出了许多“龙蛋”。
虽然经过专家的鉴定,这些“龙蛋”的真实身份是海龟蛋化石,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姜窑村在若干年前,也许真的是一片汪洋大海。
实际上,之所以很多人支持真龙化石这个说法,很大一部分关系在于姜窑村这个地方。我们前面就说,姜延芳发现石龙的地方叫做卧龙岗,而这里从很久之前就流传着与龙有关的神话故事,所以当地的村民对此都是深信不疑的。
不仅如此,距离姜窑村不远处的罗敷潭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很少有人知道,罗敷潭曾用名“龙池、黑龙潭”。这个长一千米、宽两百米的潭呈西北、东南走向,潭周虽然长满红色的怪石,但潭水清冽、水质极佳。
相传,美女罗敷是在这里投潭而死的,于是这里也就顺理成章地改名罗敷潭。但根据旧志载:“相传每年夏季有白气起至潭中,上达云际,历久不散,如龙之吸水。”依据曾经“龙池”的旧名,也有很多人笃定这里必定与龙有关。
而除了这种古化石说,还有一种说法也得到了诸多人的认可,那就是人工雕琢说。那时很多的建筑工匠直言,姜窑村之所以有很多与龙有关的地名,必定是有统治者曾经在此处做出了这十条巨大的龙,用以更好的进行统治。
实际上很多人认可这种说法,毕竟龙在封建社会一直是皇权的代表,加上古人封建迷信,封建统治者玩儿这一手也是有可能的。
并且,这些龙按照左四右五的方式围绕着中间的大龙,虽然我们摸不清它的排列规律,但这样的排列手段看上去确实是十分神秘,像极了人为的操作。
我们俯瞰这个由十条石龙组成的石龙阵,只见这几条龙虽然姿态各异,但他们的龙首却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地。而根据地图,龙首所指的位置极有可能是距离黄窑村一公里之外的赵王陵。
在有了这个认知后,很多专家认为:这些石龙必定是修建赵王陵的工匠们,安置在此处的镇陵神兽。
不仅如此,还有人说这十条石龙是黄窑村的村民建造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博得关注。但这两种说法很快就被专家否定了。
首先,身为战国七雄的赵王,虽然有实力修建这样的巨龙阵,但经过专家对这些石龙材质的检测,可以判断出这些石龙是几万年前的产物,而赵王的统治时期距离我们不过几千年的历史,远远达不到石龙被制造的年份。
而石龙是被黄窑村的村民人为制造的这一说法,就更加站不住脚。毕竟整个黄窑村也不过几百人,如何能完成如此之庞大的石龙建造?
而研究石龙的专家李庆辰,对于以上几种说法都不认同。他认为石龙的形成,是大自然的产物,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李庆辰为何有这样的观点?他又有哪些佐证?我们接着看。
自然形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李庆辰之所以判断石龙是自然形成,是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李庆辰经过检测,否定了化石说。在李庆辰看来,如果石龙是脊椎动物形成的化石,那么石龙必定骨节长短相同。而经过精密的测量,李庆辰发现,虽然石龙的各个骨节看似相同,但依旧有不小的误差。
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石龙并不是脊椎动物形成的化石,而真正让李庆辰推翻化石论的还是一份鉴定结果。在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有发达的仪器可以检测出石龙的材质是化石还是普通的巨石。
但石龙的鉴定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这十条巨龙的材质,不是化石同样也不是石头,竟然是沙土。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李庆辰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然形成说。但我们都知道沙土垒成一个成型的东西,并让他保持坚固有多艰难。
那么,这些沙土是如何成为如今的“石龙”模样呢?
李庆辰在得知石龙的材质是沙土的时候,曾经认为这些石龙之所以被做成坚固的样子,必定是古人用了奇妙的粘合剂,将沙土粘合在一起捏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石龙。
但经过专业设备的检测,这批石龙的原材料中没有检测出任何粘合剂成分,这也就说明了这些沙土并不是所谓的人工制造。那么对于石龙形成的真正原因,我们只能去相信石龙是自然形成的。
那么,这些松散的黄沙究竟是如何成为坚硬石龙的呢?
李教授认为,黄沙之所以能够变成巨龙少不了粘合剂的存在。虽然在对石龙的材质进行分析检测时,并未检测出粘合剂,但却检测到了大量的钙质。
实际上,黄沙本身是不含钙质的,而石龙中所检测出的大量的钙质,必定是石龙形成的重要原因。那么这些钙质究竟从何而来,李庆辰教授带着我们走近了罗敷潭,这里就是钙质的来源。
我们前面提及罗敷潭周围长满了怪石,而这些怪石真实的身份其实是砂岩。砂岩之中所蕴含的大量钙质经过与地下水接触,被地下水带到了石龙的位置。
对于这种说法,很多人还是不认同的,钙质与黄沙结合为何会形成巨龙,而非蝴蝶、蟾蜍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李庆辰教授也说出了他的猜测。
李庆辰教授直言,在若干年前的姜窑村必定有一条极为古老的河流,经过地形的变幻或者其他自然原因,这条河有了很多的支流。而这条河的主干道和九条支流就是形成石龙的前提。
地下水所携带的钙质与河流地下沉积的沙土,产生反应,胶合成为了这十条巨龙的前身,又经过数万年的洗刷,巨龙就这样在地下进行一次一次的蜕变,直到被姜延芳发现,被姜窑村的村民给挖掘出来。
而对于龙爪,李庆辰教授是这样解释的:在石龙形成的初期,尚未胶合完成的石龙身体,承受不住水流的冲刷,于是水流带着沙土就流出了巨龙的“身体”,形成了我们如今能看到的“龙爪”。
自然形成理论因为有大量论据佐证,如今是最让人接受的一个版本。实际上大自然的确是极为奇妙的,大自然能制造出这样鬼斧神工的巨龙作品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无论是如何形成的,这个“石龙阵”都是有极高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当年这个“石龙阵”不仅仅吸引了众多学者专家,更多的是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而当地的旅游局与文物保护部门,出于对“巨龙阵”的保护,决定将这批“石龙”保护起来,禁止参观。
但那时有太多远道而来的客人,强烈要求一睹“石龙”真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旅游局决定在姜窑村卧龙岗地区修建旅游风景区,让更多的游客可以欣赏到“石龙”的风采,这就是如今名声在外的古石龙风景区。
古石龙风景区,如今就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这个占地一千五百亩的自然风景区不仅仅是自然景观、历史遗址的旅游胜地,更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每年都会有全国各地的旅客前来观赏“石龙”风采,这也为黄窑村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像古石龙风景区的这种名胜古迹,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在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要如同古石龙风景区一样做到保护与合理开发,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欣赏到如此绝妙的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