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率部上井冈山,为何选定罗霄山脉中段而不是北段、南段?
- 所属:墨客历史 > 史料杂谈 | 阅读:564次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但是,经过十几天作战,几个团先后受挫,五千人只剩下一千余,原攻打长沙城的计划无法执行,敌人已从四面八方逼近而来。
9月17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率部前去罗霄山脉中段,由此率部上了井冈山。
罗霄山脉从广东边界一直沿湘赣两省,北面到了鄂南,这都是罗霄山脉。毛泽东为什么不选北段,又不选南段?而要选这个中段?
其实,这是非常高明的决策。
这里有深刻的政治原因。
对此,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后为国家农垦部副部长的刘型于1970年有一个全面的解释:
“广东的北部,一直到铜鼓、修水,主席走过。上犹、崇义、桂东、汝城这些县挨着广东,主席走过两次,整个罗霄山脉都走过了。他讲了,还是中段比较好,最利于我们这里搞军事割据。北段地势没有这里好,这里可进可守。同时又可以迫近大的都会———武汉、九江、南昌、长沙。如果不能马上夺取那些大城市,那么我们把兵力放在浏阳、醴陵、萍乡、铜鼓一带相当危险。北面是长江,西面还有奥汉路,北路还有个南寻路,这边还有株萍路,在一个小方城里面,回旋的地区太小。所以秋收起义以后不停留在修铜、萍浏一带,就是这个道理。南段的地势是好的,但群众基础没有这里好。这个地方影响湘赣两省下游,一直到长江流域,政治影响大。所以比较起来,罗霄山脉中段是好的。”
毛泽东的判断十分准确,他率部上井冈山一年后,中段的长处便显出来了。他们在井冈山先后打败湘赣敌军四次“会剿”,形成了以井冈山为中心的红色军事割据。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和《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套)记述了毛主席的这个英明决策及其在中共革命和建设中的许多重大决定。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也是不少读者推崇的红色历史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