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农民发现一件3000年文物,有了它,从此有了“中国”
- 所属:墨客历史 > 史料杂谈 | 阅读:459次
近日,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了一面汉代铜镜,并被告知铜镜上的“中国”二字是作为词组的最早书面呈现。热心的网友纷纷指出何尊上的“中国”一词才是最早的文字记载。那么中国宝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何尊是一件怎样的宝贝呢?
何尊这件国宝的发现可谓一波三折,在1963年的一天,家住陕西宝鸡市贾村镇的陈老二在一处断崖上挖土时,一个大土块掉下来,滚出了一件锈迹斑斑的古铜器。表面上有着饕餮纹饰的何尊并没有被认出来是国宝,而被陈家用来装粮食。后来,当废品卖了30元。机缘巧合,宝鸡市博物馆的一个老职工偶尔看到了废品站角落里的何尊,并把它搬回了宝鸡市博物馆。
何尊高38.5厘米,重14.6千克,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方圆相间,造型浑厚,工艺精美。1975年为了纪念中日建交三周年,包括100件一级文物的中国文物精品展计划在日本举行,其中这件饕餮纹青铜尊就在其列。巧的是,青铜器专家偶然发现了铜尊内部的122字铭文。因为这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当即取消了何尊到日本展出的安排,开始了对何尊的研究。
何尊铭文记载了营建成周的重大事件,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此外,早在三千年前的铭文中就出现了“中国”这个词组,不过铭文中的“中国”只是一个方位概念,意思是中央之城。无论如何,何尊铭文中“中国”两字的出现,意义非凡。
在1980
年,国家文物局计划组织一次到美国交流的青铜器。美方知道何尊这件宝物的重大意义,为何尊投保3000万美金,国之瑰宝何尊登上了世界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
在1988
年,马承源曾经说过,何尊不仅是宝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应该是镇国之宝。在2002年,何尊成为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何尊之所以如此宝贵,不只是因为其精美的做工,更多是因为它上面的铭文所蕴含的中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