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谣言开始到长安被毁,唐朝经历的五个癸卯年
- 所属:墨客历史 > 朝代历史 | 阅读:486次
村夫说唐,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找今天的共鸣。
每到岁末年初,就会涌出很多年运预测的说法,用古书上的几句话制造耸人听闻的氛围。咱们不说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就说说唐朝历史上癸卯年发生的几件大事,这些历史事件,肯定有你听过的。
唐朝从公元618年开始到907年结束,总共经历了5个癸卯年,这些年份有的在盛世,有的乱世,有的发生了重大的事件,有的则显得平平无奇。
昭陵六骏
从一则谣言说起,第一个癸卯年,公元643年,唐太宗贞观17年
这年七月,京城传出一个谣言说,皇帝要派遣一种叫枨枨(chéng)的怪兽掏人心肝来祭祀天狗。这种怪兽穿着狗皮,长着铁爪,在大街上把人的心肝掏去就跑,一时间人心惶惶。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后立刻派人澄清谣言,一个月之后谣言才消散。
谣言的出现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一个月之前的确是出现了日食,可能是让谣言有了传播的基础。这年正月的一起谋反事件的处理也可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代州都督刘兰成谋反被腰斩后,右武侯将军丘行恭居然把刘兰成的心肝掏出来吃掉了,李世民得知后责备说,刘兰成谋反自由国家刑法惩处,你何必如此。如果是要表现忠孝,也应该让太子和诸位王爷先吃,怎么会轮到你。
谣言究竟从何而起,不得而知,但这一年的确发生了不少事情,让李世民头疼,也让老百姓议论纷纷。
正月,名臣魏征去世,李世民给予了高规格的后事安排,说出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并且亲自撰写碑文。但半年之后,自己又把魏征的墓碑推倒了。这种出尔反尔的事情,必然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李世民脸上无光。
紧接着,正月刘兰成谋反,三月齐王谋反,老百姓的瓜还没有吃完,四月超级大瓜来了,太子李承乾居然被废了!历朝以来,太子废立都是大事,由此引发的朝局动荡也屡见不鲜。太子被废除后,让李世民想到当年玄武门兄弟相残的悲剧,同时如何处理太子也成为一件头痛的事情。后来,通事舍人来济建议:“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最后,太子没有被处死,李世民也没有背负杀子的内疚。但受牵连的人同样让李世民痛心,这里有寄予厚望的侯君集,叔叔汉王李元昌,还有姐姐长广公主的儿子,杜如晦的儿子等人。
所以,太子废除事件也会给民间带来巨大冲击,作为帝国接班人的太子被废除,难免让人们浮想联翩,尤其是京城的百姓受到的冲击也会更大,而枨枨吃人谣言四起,很可能也是对朝局不稳影响生活的一种担心吧。
喜大于忧,第二个癸卯年,公元703年,武则天长安三年
这一年是武则天统治的末期,三年之后神龙政变,武则天退位。这一年绝对是喜大于忧的一年。如果硬要附会上一些神秘色彩的话,可以这么归纳,周边局势大好,边疆地区稳定,两次日食,一次水灾,仅此而已。
洛阳明堂武则天时期的重要建筑
四月,西南宿敌“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昏(婚)。”到十一月,吐蕃境内发生叛乱,老赞普去世,儿子们争权夺势。吐蕃实力衰弱,对唐朝(武周)当然是好事。六月,突厥默啜可汗也派遣使臣前来,要把女儿嫁给皇太子的儿子。以前都是汉族政权与周边民族嫁公主和亲,这次是突厥主动“和亲”。
刘晓庆版本武则天
在国内,广西桂林的欧阳倩聚集上万人攻陷州县,结果裴怀古兵不血刃就平定事端。
另外,这一年发生了两次日食,一次是三月,一次是九月。六月在宁州发生水灾,造成2000多人死亡。
除此之外,这一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多事之秋,第三个癸卯年,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
就在这一年正月的最后一天,史朝义的人头被送到长安,持续八年之久,历经玄宗、肃宗和代宗三代皇帝的安史之乱最终平定。但是盛唐的光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是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
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藩镇割据的隐患已经埋下,这与一名平叛功臣的私心有很大关系。仆固怀恩在平乱中功勋卓著,全家有四十多人战死疆场。他担心平定叛乱后遭遇鸟尽弓藏的命运,就让归降的叛将依旧在原来的地盘上任职,于是,让历代唐朝皇帝头疼的河北藩镇割据隐患就此埋下。同时,仆固怀恩与朝廷的分歧越来越大,第二年,仆固怀恩兴兵作乱,又是一场劫难。
由于西北精兵用于平定叛乱,导致吐蕃趁虚而入,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河西、陇右全部丧失,唐朝逐渐失去了对西北的控制。在这一年,吐蕃势力已经渗透到凤翔附近,距离长安不到200公里。到了十月,吐蕃大军攻陷长安,把都城抢劫一空。直到快兵临城下,唐代宗才得知消息,打算应敌却发现吐蕃大军已经近在眼前,只得仓皇逃走。同时,在西川地区,吐蕃也没有闲着,剑南西山一带全部被吐蕃占领。
除此之外,叛乱也时有发生,在浙江,袁晃聚集二十万人攻掠州县,被李光弼平定。在广州,市舶使宦官吕太一发兵作乱,纵兵焚掠。
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但石壕吏类似的惨剧并没有终结
至于遭受吐蕃蹂躏的长安城,更是惨不忍睹。吐蕃撤走之后,有人自称京兆尹,聚集2000多人,在城中横行霸道。那些残兵败将和城中的流氓摇身一变成为盗贼,更是为非作歹。
虽然长安很快收复,但是吐蕃一路蹂躏而来,陕西一带沦陷的州县都免不了遭殃。史书上不会写乱世下的老百姓生活状况,但遭殃最惨的肯定还是老百姓。
江河日下,第四个癸卯年,公元823年 唐穆宗长庆三年
唐穆宗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皇帝,比不上他的父亲宪宗皇帝的元和中兴,也比不上有“小太宗”之称的弟弟唐宣宗,满打满算差不多在位三年,除了吃喝玩乐基本上也没干什么正经事。
长庆三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但也为后来越演越烈的牛李党争和惨烈的甘露之变埋下隐患。
李德裕塑像
三月的一天,唐穆宗审阅一桩受贿案账单,看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非常开心,就把不受贿赂的牛增孺提拔为中书侍郎,也就是宰相。这个决定让另一位重臣李德裕很不满意。当时,牛李二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入阁拜相,李德裕落选后就认为一定是和牛增孺关系很好的李逢吉从中作梗,故意排挤自己。于是,牛李两派的矛盾更加无法调和。
牛李党争从宪宗时代开始萌芽,穆宗时期逐渐形成明显两派,前后持续四十年,对唐朝政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唐文宗都不由地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第二件事是在宦官王守澄的推荐下,一个叫郑注的江湖游医得到了唐穆宗的重视。郑注长相丑陋出身贫寒,但嘴皮子功夫了得,又懂些医术,治好了襄阳节度使李愬的病,后来引荐给王守澄,期初王守澄并不看好郑注,但交谈了几句话之后,立刻引为知己,不得不让人佩服。郑注受到重用之后,权势逐渐增强,最终在唐文宗时期,成为甘露之变的重要推手,导致上千人被杀,从此之后宦官势力更加嚣张,“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甘露之变
唐末乱象,第五个癸卯年,公元883年 唐僖宗中和三年
这是战乱四起的一年,唐朝和黄巢多次交战,在收复长安,黄巢败退的同时,也是老百姓四散流离,朝不保夕的时刻。
这年四月,名将李克用收复长安,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对长安和长安的老百姓来说则是极大的灾难。黄巢退走之前,顺手放了一把大火,很多宫殿都被焚毁。“黄巢力战不胜,焚宫室遁去。”然而,进城的官军比黄巢的军队好不到哪里去,刚刚看到希望的老百姓再一次遭到兵劫,以至于长安的宫殿、居民的房舍所剩无几。“官军暴掠,无异于贼,长安室屋及民所存无几。”
六月,黄巢和秦宗权围攻陈州,久攻不下。由于常年战乱,老百姓都没有粮食,黄巢军队就到处抓老百姓,以人肉为粮食。他们把俘获的老百姓用碾子活活碾死做成军粮,连同骨头一起磨碎,还给这个地方取名“舂磨寨”。同时,派兵四处抢掠,河南、山东等数十个州县全都遭了殃。
十一月,忠武大将鹿晏弘声称要去成都见唐僖宗,纵兵掠夺湖北襄阳、河南邓县、陕西金康等地,所过之处,随意屠戮百姓。
纵观这一年,从正月开始几乎战乱不断,先是李克用与黄巢在关中大战,随后唐朝与黄巢又在汴州、蔡州、陈州、鹿邑等地展开大战,节度使内部矛盾重重,相互攻伐时有发生,再加上河南还闹了饥荒,战乱之下,人命如草芥。
这一年,著名文人韦庄还写就了一部长诗《秦妇吟》讲述的就是黄巢占领长安及撤走之后,老百姓遭受的磨难,甚至写到黄巢军队在长安就干过因缺粮而吃人肉的记录。
皇权时代把农民起义都冠以贼的称号,对其行为难免有故意夸张黑化的行为,即便如此,乱世之下的老百姓也好不到哪里去。
毕竟,经过黄巢起义的浩劫,长安城基本上被毁了,告别了帝都的历史,唐朝也彻底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进入了灭亡的倒计时。
尾声
从唐朝的五个癸卯年,可以看出一个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并非是用历史上的癸卯年来映射2023年运势如何。其实,只要是盛世,哪怕有天灾,老百姓的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一旦到了王朝末期,或者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乱,无论哪一年,老百姓过得都会无比凄惨。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旧唐书
新唐书·五行志二
---------------------------------------
想得多一些,看得透一些,重新思考我们熟悉的文史。我是南街村夫。
不猎奇,不跟风,觉得不错,就加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