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大明帝国最强“特种兵”,日本武士的“终极克星”
- 所属:墨客历史 > 史料杂谈 | 阅读:502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诚得浙士三千,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戚继光
大明嘉靖年间,日本国内爆发严重的内战,大量失意的武士流亡到中国东南沿海“讨生活”,他们以打家劫舍为业,因为长的矮小遂称之为“倭寇”。同时期,因为大明帝国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东南沿海的走私贸易非常猖獗,以至于演变出了庞大的海盗集团,他们与倭寇勾结在一起,甚至打出倭寇的幌子攻城掠地,于是乎,东南沿海的倭患愈演愈烈,以致一发不可收拾。
彼时,大明帝国承平日久,特别是东南沿海近200年不闻战鼓,可谓军备废驰,防务空虚。而倭寇大多是经历过日本内战洗礼的武士,战斗力彪悍,更兼悍不畏死,明军一开始在与倭寇的战争中吃了不少亏。在此情况下,明军迫切需要改变战法,训练针对性的精锐部队打击倭寇,这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日后声动天下的戚家军。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浙江义乌爆发了一场血腥的械斗,因为规模太大最终惊动了当时主持抗倭战事总指挥、浙直总督胡宗宪。胡宗宪自己的心腹爱将戚继光到义乌维持秩序,戚继光到了义乌被当地人悍不畏死、勇猛顽强的精神惊呆了,于是在平定械斗事件后,上书胡宗宪希望到义乌招募兵勇,组建抗倭特种部队。胡宗宪同意了戚继光的请求,不久后,戚继光就组建了一支4000人规模得新军,俗称戚家军。
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戚)继光一军特精。……戚家军名闻天下。——《明史》
戚继光对这支新军进行严格训练,并格外强调军纪,并灌输忠君爱国思想,同时保障丰厚的待遇,薪资水平是普通官军的三倍以上,在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下,戚家军很快就形成了战斗力。
嘉靖四十年(1561年)三月,2万倭寇进犯台州,戚继光奉命率4000名戚家军救援台州,这是戚家军的首战,兵力只有倭寇的五分之一,似乎结局难料。但是,戚家军在台州创造了奇迹,戚家军将士在台州城下,大破倭寇,斩杀倭寇数千人,而己方损失不到百人,台州一战,戚家军名动天下。
台州之战后,戚家军就像开了外挂一样,在浙闽沿海杀的倭寇哭爹喊娘。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戚家军攻陷倭寇在福建沿海最后据点漳浦,全歼倭寇,危害东南沿海十年的倭患至此肃清,戚继光终于实现了“海波平”的夙愿。
倭寇之乱被平定后,朝廷征调戚继光所部到北方戍边,抵御蒙古诸部的袭扰。戚继光把守蓟辽边防20年,固若金汤,最终也老死在任上。戚继光死后,戚家军继续镇守蓟辽地区,拱卫京师安全。
万历二十年(1592年)五月,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纠集25万日军入侵大明帝国的藩属国李氏朝鲜(李朝),朝军迅速溃败,日军进逼鸭绿江。万历皇帝遂决定御敌于国门之外,从全国各地征召精锐明军赴朝抗日,镇守蓟辽的戚家军也接到了赴朝作战的命令。万历二十一(1593年),戚继光的继任人吴惟忠率3000名戚家军将士进入朝鲜。吴惟忠对全军将士进行了一句话的战争动员,那就是“倭寇又来了”。
在朝鲜,戚家军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打的都是最难打的仗。平壤之战中,吴惟忠更是亲率数百名敢死队率先攻陷牡丹峰,杀入平壤城,一战奠定平壤大捷,扭转朝鲜战局。而后,转战朝鲜7年,大小百余战,成为了日本武士的“终极克星”。当时的李朝宰相柳成龙就这样评价戚家军:
所谓南兵者,乃浙江地方之兵也。其兵勇锐无比,不骑马,皆步斗,善用火箭、大炮、刀枪之技,皆胜于倭,真皆敢死之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