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派兵三十万北伐,为何却导致亡国?都怪石敬瑭妹夫
- 所属:墨客历史 > 著名战役 | 阅读:521次
942年六月,后晋高祖石敬瑭病死,由于他的儿子石重睿年幼,宰相冯道、禁军将领景延广便拥立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为帝。石重贵改变了对契丹的政策,结果引发了与契丹之间的三场大战。石重贵先后两次挫败了契丹大军,然而他在第三次战争中却遭到了失败,北伐大军非但未能取胜,还导致后晋亡国,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一、两度交锋
944年,耶律德光亲率大军南下,“以铁骑三四万建牙帐于元城”。在向契丹求和失败后,石重贵调兵遣将,御驾亲征,率领各路大军北上。之后,双方在黄河一线展开了激烈战斗,契丹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同年三月,契丹的十万大军与后晋主力在澶州进行了一场血战,两军大战一天的时间,死伤惨重,最终契丹军队撤兵。
耶律德光不甘心失败,于是在944年闰十二月再度领兵南下,“寇邢、洺、磁三州,杀掠殆尽,入邺都境”。石重贵下旨征集各地兵马,然后于第二年正月,再一次御驾亲征。面对骁勇善战的契丹骑兵,后晋军队且战且退,在白团卫村与其展开决战。后晋军队取得大胜,“契丹大败而走,势如崩山”。耶律德光退回幽州后,“杖其酋长各数百”。
二、后晋北伐
在契丹军队战败后,诸将纷纷建议乘胜追击,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可是主将杜重威却说:“逢贼幸不死,更索衣囊邪?”杜重威是后晋的重臣,他的妻子是石敬瑭的妹妹,由于这层关系,所以杜重威在后晋屡任要职,但其实他这个人不仅没有才能,且德行很差。杜重威不顾皇帝的旨意,还擅离藩镇入京,石重贵却没有惩罚他。
后晋大臣桑维翰已经看透了杜重威,因此建议石重贵“宜因此时废之,庶无后患”。然而石重贵却说:“威,朕之密亲,必无异志;但宋国长公主切欲相见耳,公勿以为疑!”此时,打了两次胜仗的石重贵彻底飘了,他居然在946年十月起兵北伐,并且声称“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
三、姑父背叛
担任北伐主将的人就是杜重威1出于对姑父的信任,石重贵还将京内禁军主力调拨给杜重威。此时杜重威麾下的军队达到三十万人。十一月十二日,杜重威抵达瀛州,瀛洲城门大开,他却迟疑不敢前进。在得知偏将梁汉璋战败被杀后,杜重威闻讯,立即退兵至武强。与此同时,耶律德光已经率领大军南下。
杜重威的大军被辽军拦截在滹沱河南岸,后晋军队的粮道、退路也被契丹人切断,而朝中已经无兵可派。假如杜重威拼死一战的话,还是有机会取胜的,但他却萌生异志,“阴遣人诣契丹请降”。耶律德光大喜,“许以中原帝之”。昏聩的杜重威居然信以为真,于是率领三十万大军投降。最终,杜重威落得一场空,断送了后晋国祚。948年,杜重威被后汉杀死。
参考资料:1.《旧五代史》;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