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项羽并没有击败章邯,为何占有优势的章邯却主动投降?
- 所属:墨客历史 > 著名战役 | 阅读:445次
秦末,正是群雄割据,各路起义军蜂拥而起的乱世。而在这混乱之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几乎出现在每一场重要战役的报告上——那就是章邯。
他是秦王室的财政大臣,后来凭借军事天赋一跃成为秦国无敌的大将,但最终却在项羽面前丢盔卸甲,主动投降了这位楚国起义领袖。
章邯的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秦朝残存力量的全面崩溃。那么,这位一手缔造秦朝军事辉煌的铁血将领,到底是何苦倒戈,最终甘愿向宿敌投降呢?
一、以奴隶之手,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先举旗反秦,响应者众。很快,周章、王离等人的军队就杀到了咸阳城下,一时间秦廷宫殿摇摇欲坠。
秦王仓皇失措,连忙召见财政大臣章邯商议对策。章邯迅速判断形势,提出一个大胆方案:利用刑徒和奴隶组建军队,以战止战。秦王二世欣然同意,随即任命章邯为大将军,全权负责训练和指挥这支特殊部队。
章邯立刻着手执行。他清点了全国各地的牢狱,释放所有罪的囚犯,又向各地富户征调奴隶。这些刑徒和奴隶本就恨透了現行 ,加入章邯的“刑奴”军队后,士气高昂,视死如归。在章邯严格而娴熟的训练下,这支由社会最底层人组成的部队迅速化腐朽为神奇。
秦王见章邯訓練有素,大喜过望,更加信任他,甚至親自为刑奴军队题诗一首:“刑奴忠诚报国志, 浴血写誓约。”
没过多久,章邯就以他的刑奴军大破周章起义军,一举解除了咸阳的危机。秦王激动不已,大封章邯为上卿,让其训练更多刑奴军以备不时之需。
从此,章邯的名字便与“刑奴”和“秦国战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凭借这支不可思议的奇兵,章邯接连击破各路起义军,为秦廷立下汗马功劳。他也在这一系列战役中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统帅。
而秦王更是对章邯倚重有加,甚至让原本的正规军向章邯的刑奴军“学习先进经验”。一时间,章邯在秦军中的地位无人能比,成为了秦王最信任的心腹大将。
二、老仇宿敌,今朝再斗
公元前208年,楚国起义军在项梁的率领下北伐秦国。项梁本是项羽的亲叔父,在项羽父亲早逝后,把还是孩子的项羽带在身边照顾教育,两人深情如父子。
项梁率领楚军屡战屡胜,甚至杀到了咸阳附近。秦王勃然大怒,立即派章邯带兵前去迎战。、双方在定陶交手。章邯凭借战术出其不意,夜袭楚军大营。项梁不敌被杀,楚军只得退回江南。
这一仗直接导致了项羽失去了最信任最亲近的叔父和参谋。对还是少年的项羽打击极大。他在项梁葬礼上泣不成声,发誓一定要为叔父报仇雪恨。
而章邯也因这场胜利一战成名,不仅祸乱扼止,还为秦王除掉了一大心腹大患。秦王更加倚重章邯,让其训练的刑奴军直接换上了精良装备,编入秦军主力部队之中,由章邯统帅。
一时间,章邯权倾朝野,身居要职。但与此同时,他也注定与刚刚崛起的项羽结下了不共戴天的宿怨。这在日后成为了章邯最终选择投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巨鹿围城,两军对峙
公元前207年,在楚汉联军的打击下,秦朝已经走到了末路。项羽、刘邦等人率军包围了巨鹿城,准备生擒秦帝,争做第一个进入咸阳的人。
此时的章邯已是秦军主力大都督,统率十余万大军。秦廷派他前去救援巨鹿城,死守最后一片净土。
章邯带领手下精锐来到巨鹿城外,却不着急直接进攻楚汉联军,而是派心腹王离带一部分兵马前去围困巨鹿,自己则率主力部队在外围布防,一面警戒援军,一面坚守粮道,确保王离军的供给。
这种战术出乎项羽的意料。他本想速战速决,直接围攻巨鹿城破,却被章邯的睿智布置带进了持久战的局面。
双方对峙三月有余,章邯的部署证明了效果。王离军虽然无法速胜,但粮草供应也从未断过,军心比较稳定。而项羽的军队则日渐困顿,士气低落。
在这危急时刻,项羽派出说客数次前去劝降章邯,希望其倒戈以解围困之危。但章邯置若罔闻,丝毫不为所动。
四、朝堂风云突变,军心大乱
就在两军对峙之时,秦朝朝堂上也正上演着惊心动魄的剧变。
李斯与赵高两大权势矛盾渐露。最终,李斯被赵高设计杀害。赵高取而代之,成为秦王身边的最高权力者。
赵高极度狡猾多疑。他认为章邯功高震主,担心其在外指挥十余万大军,日后不知会做出什么事来。于是开始在秦王面前插柳章邯,一定要防着他。
秦王本就因朝政多事操劳过度,此时更是经不住赵高每日的灌输之词,也开始起疑心,担忧章邯会在外起兵叛变。
章邯在军中也感知到这一变化。他连续派人回朝力陈军情,请求更多援军和粮草。但赵高下令左右处处拦阻,根本不让章邯的使者见秦王。
章邯的使者多次去而复返,对章邯说:“主上已经不信任你了,你再有功劳也会被赵高加以诛杀,不如自己想办法!”
章邯听后大惊失色。他意识到,自己多年来在秦朝立下的功劳,如今完全被赵高的几句谗言抹煞殆尽。主上已经对自己充满猜忌,恐怕一旦战败,赵高就会趁机加以整肃,置自己于死地。
如此想来,章邯豁然开朗,心中对秦王的忠心也荡然无存。当晚,他提笔给项羽写了封信,表达了倒戈投降的意愿。
五、二人殊途同归,和气生财
次日,项羽大喜过望。他派出亲信前去章邯军中详谈投降条件。章邯开出个条件:如果项羽封自己为诸侯王,让他南面称王称霸一方,他就立即倒戈,把手下所有军队献给项羽。
项羽虽然很想报仇雪恨,但现在形势所迫,也只能暂时忍气吞声。双方经过多次磋商,终于达成协议。
不久,两人约在洹水之滨进行当面会谈。章邯带领数十骑前来,项羽也只带少量侍卫。两人远远相望,都露出笑容,扬声高呼:两人言笑晏晏,握手言欢,彼此间嫌隙尽消。章邯向项羽叩拜称臣,正式归降。
项羽宴请章邯数日,待人极为礼遇。之后立即任命他为雍王,统率原本的刑奴军南下开凿沟壑,积蓄力量。
六、结语
章邯的倒戈投降,直接导致巨鹿之围被解除,秦军主力部队崩溃。这标志着秦朝的最终覆亡。
然而,对章邯本人来说,谋逆的覆辙却让他个人的声名受损。在历史长河中,章邯这个名字被人们同“投降”联系在一起,成为亡国奸雄的代表。
人生的路途变幻无常,章邯从战无不胜到两难凄楚,最终做出了自保的选择,但也永远失去了在正史中立传的机会。这场权力斗争的惨烈让人不胜唏然,也让人不得不反思,一念之差,后果竟会如此巨大。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人生如梦,几度兴衰。重要的是心存善念,行且正义,哪怕前路坎坷,也无谓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