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兵马俑发现46年了,秦始皇陵还不肯开挖?内行人道出实情
- 所属:墨客历史 > 史料杂谈 | 阅读:281次
秦始皇嬴政,堪称千古一帝,他的伟业不仅表现在国家的统一,更体现在对法律、文字、交通和度量衡等方面的革命性改革。然而,他的晚年沉湎于奢侈享受,盲目兴修工程,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灭亡,使其统一帝国仅存在了短短15年。尽管秦始皇留下的遗产如秦始皇陵世人皆知,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座宏伟的陵墓至今尚未展开全面挖掘?
首先,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令人望而生畏,占地面积近6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如此巨大的工程规模使得挖掘工作异常艰巨,尤其考虑到陵墓内蕴藏的宝藏以及可能存在的机关和陷阱。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内设有复杂的机关装置,一旦开启,将使侵入者无处可逃,这也成为后人的一大警示。
然而,尽管科技在现代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秦始皇陵的挖掘依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种情况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直到近年,专家们运用核磁共振扫描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全面扫描,才解开了这一谜题。
核磁共振扫描揭示了秦始皇陵内部的结构,但更令专家们惊讶的是,扫描显示出陵墓内存在一处“热异常”。这一异常现象表明陵墓内部充斥着大量的水银,也就是汞。这种发现引起了极大的担忧,因为汞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有毒物质。汞的挥发不仅可能导致文物受损,还会对挖掘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
汞的存在引发了对秦始皇陵挖掘的困境。秦始皇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道,一生都在不断探寻,但未能成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将目光转向了死后的世界,希望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他让自己的棺材漂浮在汞之上,以确保尸体不腐化。这种举措虽然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神秘而高深的实验,但也让汞成为了秦始皇陵内部的主要成分。
然而,汞的化学性质对文物的保护构成了巨大威胁。汞不仅容易挥发,还具有剧毒。一旦汞暴露于空气中,其挥发性将导致文物和陵墓内的其他遗物遭受破坏,后果难以预测。这一情况迫使专家们暂时放慢了挖掘的步伐,因为对文物的保护始终是他们的首要任务。
此外,人们对秦始皇陵的挖掘也需谨慎对待。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尽管现今所见的兵马俑已经被岁月打磨得颜色变得晦暗,但当初发现它们时,它们是鲜艳多彩的。这是因为兵马俑在与空气接触后,表面颜色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导致了颜色的变化。因此,挖掘工作必须谨慎进行,以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总而言之,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谜团和挑战的陵墓,其规模之大、内部机关、水银等因素,使得挖掘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和危险。现代科技虽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但对于如何处理含有大量汞的陵墓仍然没有确切的解决办法。因此,尊重历史,保护文物,是考古学家们永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