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是怎么死的?揭秘宋神宗赵顼梦断西夏
- 所属:墨客历史 > 野史秘闻 | 阅读:63次
宋神宗时怎么死的?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去世, 颖王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宋神宗是一个颇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新法,以图富国强兵之外,还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击败辽、夏,一雪前耻,开疆拓土,建立功业。为此,他在熙丰变法中筹建了五十二个军用物资库,以为战备。
对于仁宗朝宋夏交战、契丹趁火打劫的往事,宋神宗一直耿耿于怀,甚至痛哭流涕。他总想一举消灭西夏,以挟制契丹和吐蕃,显示大宋国威。
熙宁元年(1068年),变法派军事家王韶向宋神宗上《平戎策》三篇,提出:先取河湟,控扼西北门户,以断西夏右臂;而后威服吐蕃,孤立西夏;最后伺机出兵,平定西夏。
《平戎策》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宋军是否有能力执行这一战略呢?
熙河开边
熙宁四年(1071年),宋神宗设立洮河安抚司,任命王韶为长官,经略河湟。
熙宁五年(1072年),王韶成功招抚吐蕃部落三十余万人,拓地二千余里。宋神宗升镇洮军为熙州(今甘肃临洮),设熙河路,以王韶为经略安抚使。熙河开边的成功,使宋神宗看到了梦想变为现实的希望,也坚定了他用兵西夏的决心。
五路出兵
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惠宗欲将河、洮等州黄河以南的土地还给宋朝。梁太后反对,将惠宗囚禁。于是,鄜延副总管种谔上疏宋神宗,认为攻夏时机已到。宋神宗为其所动,决定攻夏。
元丰四年(1081年)七月,宋神宗命李宪为主帅,出熙河路;高遵裕出环庆路,刘昌祚出泾原路,受高遵裕节制;王中正出河东路,种谔出鄜延路,受王中正节制;五路并进,会师灵州(今宁夏青铜峡东)。
五路将领中,李宪与王中正是宦官,高遵裕是外戚(宋神宗的外叔祖),皆非将才。
宋神宗如此用人,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灵州之败
元丰四年(1081年)八月,宋军开始行动。
种谔率军九万余攻克米脂城,十月,兵至石州(今陕西横山东北),因军粮不继,又遇大雪,将士冻饿而死者十之二三,大军溃败,生还者仅三万。
王中正率部渡无定河北行,入宥州(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粮草断绝,死亡达二万人,溃不成军。
高遵裕率部近九万,十月进抵韦州(今宁夏同心东北),因军粮不继,扎营旱海等待接济。
刘昌祚率蕃汉兵五万,在宋夏边境击退西夏三万兵马的阻击,十一月,先于高遵裕部至灵州城下,前锋几乎夺门而入。高遵裕为夺头功,不许刘昌祚攻城,坐失良机。随后,高遵裕指挥围城十八日,久攻不下。西夏军决黄河以灌宋营,并断了宋军粮道。大批宋军冻溺而死,生还者仅一万三千余人。
李宪率军十余万,九月收复兰州古城,按兵不动,十一月才进抵天都山(在今宁夏海原境)。此时高遵裕、刘昌祚已败,李宪遂接诏回师。
宋神宗听到灵州惨败的消息,夜不能寐,从此染病。
灵州之役,宋军也并非一无所获。宋军在东北方向取得了米脂等四寨,打通了北进横山的通道;在西北方向控制了兰州,开拓了从腹背压迫西夏的范围。但相比之下,宋军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永乐之败
灵州惨败,宋神宗并不服输。
元丰五年(1082年),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与副使种谔建议在横山一带筑城,作为进瞰西夏的桥头堡。宋神宗即派给事中徐禧与宦官李舜举前往经营。
徐禧到后,认为永乐(今陕西米脂西北)可以筑城。沈括与种谔则认为永乐易攻难守,不宜筑城。徐禧不纳,八月十五日开始筑城,十四天后完工,宋神宗赐名“银川寨”。
十余日后,西夏发兵数十万攻打永乐城,而守城宋军仅三万。
沈括建议弃城诱敌;大将高永能建议在西夏军尚未成列时出击;将领曲珍建议在西夏铁鹞子军渡河将半时出击。三人的建议均遭徐禧否决。
随后,永乐城水源被西夏军切断。曲珍建议袭击西夏军最后面的老幼,再遭否决。城中断水,渴死者十之六七,甚至有人绞马粪汁当水喝。
九月二十日,西夏军攻破永乐城,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徐禧、李舜举、高永能死于乱军之中。
十月一日,宋神宗闻讯,在早朝时面对群臣失声痛哭。
含恨而逝
两次大败,彻底击碎了宋神宗的梦想——他崩溃了。从此,宋神宗病势日重。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五日,宋神宗含恨而逝。
宋神宗不失为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然而,在他即位之时,宋朝的内忧外患已是积重难返,而宋神宗在改革与开边的问题上,又都犯了操之过急、用人不当等错误。因此,宋神宗的梦想也只能是梦想,他注定成不了一代雄主。
宋神宗梦断西夏,后人读史为之叹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