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实用“法宝”守护骨骼健康,免得老了变成“小趴菜”
- 墨客健康 > 健康视界 | 阅读:82次
在贵州方言中,“小趴菜”一词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比较软弱,实力不行,不管干啥都不行,象煮熟的白菜一样软趴趴地描述人。这不仅是一个外在形象的改变,更是骨质疏松性改变的直观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身高下降,肌肉软弱无力,皮肤松弛,椎间盘退化、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韧带增厚以及关节软骨磨损等,这些改变会导致运动功能下降、关节部位疼痛、脊柱引发驼背,引发胸部或腹部功能和结构逐渐退化,严重的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问题。
有句老话:只要您活的够老,一定骨质疏松。尽管骨质疏松性改变是自然发生且通常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缓其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今天,就分享给您日常保养骨骼的5个实用“法宝”,助您骨骼健康,享受美好人生。
一、营养与饮食
1. 钙的充足摄入推荐量:成人每日800-1200mg(女性绝经后、老年人需更高)。
食物来源:深绿色蔬菜(如绿苋菜、芥蓝、菠菜)、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豆浆)、牛奶、酸奶、奶酪、坚果(如核桃、杏仁、花生)、芝麻酱、小鱼、小虾(如沙丁鱼)。 补充剂:如饮食不足,可选择碳酸钙或柠檬酸钙(随餐服用吸收更好)。
2. 维生素D的补充维生素D的作用:促进钙吸收,调节骨代谢。
维生素D的来源:充足日照(面积)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20 min,每周2-3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食物来源:富含脂肪的鱼类(三文鱼、沙丁鱼)、蛋黄等。 补充剂:推荐成人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U/d,建议老年人每日补充800-1000 IU(需检测血维生素D水平,避免过量)。
3.蛋白质与微量元素适量优质蛋白(鱼、瘦肉、豆类)维持肌肉和骨骼健康。(每公斤体重每天1克蛋白质) 补充镁(坚果、全谷物)、锌(海鲜)、维生素K(西兰花、菠菜)。
二、运动干预
1. 负重运动如快走、慢跑、跳舞、跳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刺激骨形成。
2. 抗阻训练哑铃、弹力带、深蹲等,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每周2-3次。
3. 平衡与柔韧训练太极、养生功、八段锦、瑜伽可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尤其老年人)。
三、生活方式调整
1. 戒烟限酒有句话说:小酌怡情,大饮伤身,过度饮酒和吸烟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酒精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形成,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则会破坏骨组织,导致骨密度降低。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2.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每日咖啡不超过3杯(每杯约含100mg咖啡因)。
3. 保持健康体重(BMI=19~25)过瘦或快速减肥易导致骨钙流失导致骨密度、骨强度下降。
四、风险因素管理
1. 关注高危人群 女性(尤其绝经后)、老年人、长期服用激素(如糖皮质激素)、有家族史者需定期筛查。
2. 预防跌倒居家防滑处理、穿防滑鞋、改善视力(如白内障治疗)、必要时使用拐杖。
3. 特殊注意事项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甲亢、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长期用药者:如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质子泵抑制剂等使用者需监测骨密度。
五、辨证施治
骨质疏松症如同其他慢性疾病一样,应辩证辨病,不仅要长期、个体化治疗,也需药物联合或序贯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所有治疗应定期随访检查骨代谢标志物、电解质、骨密度和肌肉力量以及结构功能,以评估疗效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