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书画频道
    
    书画 古作临摹碑贴名家杂赏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刘颜涛评改篆书作品

    时间:2017-04-09   |   阅读:3439次

    特约评改人:刘颜涛(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颜涛评改篆书作品

         苗诚作品评语:此作正文较成功,篆法准确(这是篆书创作的根本),点画舒展,行笔沉稳,较好地展现了吴熙载篆书的特点和风貌。在学习和运用吴氏篆书时,没有过分夸大其飘逸流畅、便捷姿媚的特点,很难得。若作更高要求:一、线条尚须锤炼,增强弹性、韧性及金石感。二、要注意笔锋的调整与转换,做到用笔传承转换清晰,笔笔无碍,增强节奏感,少“盘绕”。三、注意彰显枯润、虚实、疾徐的对比,以免板滞。落款的行书较差,建议选择一种经典作为范本,加强练习。

    刘颜涛评改篆书作品

        姚强作品评语:此作笔性很好,用笔大胆,富有激情。书法创作,有胆量、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表现这种激情的语言、能力和手段。笔性好,尚需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才行。“聪明人下笨功夫”很重要。对于传统、经典,要有敬畏之心。“见笔墨则起矜庄”,为学治艺,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鸣”、“兔”、“麀”、“麋”的写法有误,这种“粗心”和“不求甚解”,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是要不得的。没有“到位”的扎实基础做前提,大谈“味道”也枉然。建议作者先不要急着“笔飞墨舞”,慢慢做到用笔到位、笔法讲究、结体端庄,须知“真放在精微”。


    刘颜涛评改篆书作品
           郭士海作品评语:此作印章略小,通篇的章法布局妥帖,落款与正文风格和谐统一,篆字结构均匀。但存在着笔力弱、线条软、控笔差、书写性不强的问题。即使是风格静穆的“铁线篆”,也应讲究书写性,而非“描画”。“篆尚婉而通”,在外形“婉”转中,内质笔势也要畅“通”。有“笔势”方能见生机。建议作者从清人邓石如、吴昌硕等大家入手,上追秦汉,先用加法,强其筋骨,使线条内容丰富起来。若想致力于“铁线篆”的学习和研究,再用“减法”去删繁就简,自能“简而不空”,书作自然就简约、纯粹了。

  • 首页
  • 艺术家
  • 风云榜
  • 2025年度2024年度2023年度2022年度2021年度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2017年度2016年度 风云总榜
  • 艺术展
  • 佳作集